【身心靈】沒有人能夠傷害你,的悖論
▌身心靈的觀點
進入身心靈的領域多年了,有幾個觀念在各種工具間都會聽到。
其中有一句話:沒有人能夠傷害你,除非你願意。
尋求身心靈的人,大多是過往受到身體上、心理上的傷害的人。
或許可以說,每個人都曾經受過傷,如此也不為過。
而每位受到傷害的人,在長大後,開始有能力幫忙自己離開傷害,回頭去療癒小時候的那個自己。
以前聽同學說他被霸凌時,我們都覺得很同情他。
後來我畢業,持續追求解脫之道。在某次的身心靈課程中,有人提問霸凌的事。
當時老師回答:沒有霸凌這件事。如果我走路畏畏縮縮的,那就是在告訴別人來欺負我。
沒有人可以傷害你,除非你自己。
沒有人可以傷害你,除非你同意。
這個觀念一直跟著我,我不太常使用它,但我記得有這句話。
▌老師說的,都是對的嗎?
當時我對身心靈的老師所說的話,幾乎照單全收。
即使有的讓我生氣,但在同學的解說後,我半推半就地接受了。
後來遇到Master,我慢慢能夠區分:原來不是老師說的,都是對的。
我不需要因為對方是老師,就放棄自己的感覺與想法。
奇妙的是,平時我很堅定自己的立場,但遇到某些人卻無法堅定了。
也因此,這個觀念在我心中,直到Master穩定地承接我,我才漸漸得以將自己從不太認同的觀點中抽離而出。
▌適得其反的思想輸出
來到身心靈領域的人,通常都有大大小小的傷痕。
因此很多人容易把過往的無力帶到現在,而沒意識到:
自己已經長大了。
自己有能力對抗、拒絕,甚至是主動拿回主權。
而讓過去的傷害不斷重現,反覆經驗自己的無力。
而在身心靈領域中,非常強調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,需要為自己負責。
包括行為、言語,還有情緒。
當我不願意的時候,我應該做的是拒絕,而不是抱怨對方要我去做。
沒有人能夠傷害你,除非你願意。
這句話的出現,真正的涵義在於賦予受傷、無助的當事人力量,告訴他們:
你是有能力的。
你是有力量的。
你可以決定你的生命。
你可以掌握你的生活。
你才是你生命中的主人。
未經你的允許,別人無法傷害你。
反過來說,如果你受傷了,代表著你同意。
▌我受傷,不代表我願意
為了賦予主權,重拾自主權力,這句話的誕生拯救了很多人。
然而,它同時也可能成為另一道傷害的刀痕。
在我與共學的討論,或聆聽我身邊的親友,或我的個案,我發現有時候這句話不僅無法讓當事人走出過去的創傷,可能會加重他身上的枷鎖,讓他更難跨步向前。
尤其是童年時期的創傷經驗,被大人羞辱、毆打,甚至是性剝削、性侵害,這類嚴重創傷事件。
兒童的能力、資源不如大人多,在童年時期為了生存只得倚靠大人。
你以為兒童沒有想過求助嗎?為了活下去,人一定會想辦法為自己找到出口的。
然而,容易嗎?
兒童能找到求助的管道嗎?
或者周遭的人對他不聞不問,所以他也無法為自己爭取主權?
要求一個能力相對弱的兒童為自己的不求助、不開口這些行為負責,是困難的。
兒童連誰會幫他、誰願意幫他都不知道,他要如何開口呢?
已經被大人背叛過,再次求助於大人,是否會再經驗一次被背叛呢?
有太多複雜的思緒,讓兒童最終選擇較有利自己生存的方式活在世界上。
這時,治療者若告訴他:「沒有人可以傷害你,除非你願意。」
我想換作是我,我會崩潰或氣炸。
以大人的能力、資源與姿態,要求相對匱乏、缺少的兒童要自力更生,早已失去良善的美意。
更不用說身心靈領域的目標是助人走上療癒、喜悅之道。
▌除非你願意,否則沒人能夠影響你
對於被某些身心靈觀點傷害的朋友,我想說:
你可以自己決定,你是什麼樣子。
你可以自己決定,自己是受害者、加害者、拯救者。
你可以自己決定,要不要好轉、改善,如果想要的話,你也可以決定要花多久的時間。
你可以自己決定,要將哪個觀點放進你心中井然有序的櫃子,並且可以決定在什麼時候把它拿出來使用。
你可以決定你自己的人生,不必被身心靈綁架。
也不必被「大師」、「老師」的言語激發罪惡感,而譴責自己。
你在療癒的路上,你可以決定要跟隨誰,可以決定原諒自己,也可以不原諒別人。
#沒有人能夠傷害你 #除非你願意
#你可以自己決定 #你可以作主 #自主性 #主權 #拿回主權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