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【原諒,是一種選擇,不是必須】
很多人來求助,都是帶著過往的創傷前來。
而這些創傷,除了原本的事件外,更多是來自於創傷發生後,別人的反應。
比如:這件事你不能說出去,會丟我們家的臉!
比如:這有什麼?那個誰誰誰比你更慘好不?
比如:你還要自怨自艾多久?什麼時候才要走出來?
本來個案大概做2次療癒就可以讓創傷過去,
但後面還要再用6次、10次、20次或20年來讓別人的「壓迫」過去。
而別人要求個案要原諒,反而讓個案更難放下。
如果個案願意原諒對方,對個案來說絕對是好事。
但個案是人,不是神,個案也有自己身為人的限制,痛苦的時候也需要療傷。
如果一味地要求個案「要趕快好起來」,卻忽略每個人是不同的個體,
每個人的特質不同,資源不一樣,所需要的時間也不同,
那麼,原本是好意的「建議」,就會變成另一把刀,殘傷個案。
讓個案自己決定要花多少時間好起來。
讓個案自己決定要用什麼方式好起來。
讓個案自己決定,他自己的人生。
因為,只有他最瞭解自己,也只有他最懂自己適合什麼方式。
信任個案的帶領,陪伴個案走過他的創傷,是身為治療者可以給予個案最好的療癒。
如果你的身邊,有人要求你「趕快好起來」,而這不是適合你的話,就忘掉它。
你是自己生命的主人,你可以自己決定在何時、用什麼方法好起來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