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身心靈】負責自己的責任,就好
▌責任歸屬
在工作中,我們很常遇到一種同事。
這種同事,無論他自己的工作多或少,他都習慣把自己的工作「外包」。
比如:我的工作很多快做不完了,你可以幫我做一些嗎?
比如:我家有人要照顧,其他部分我沒辦法做,或我做不好的部分大家應該包容我、應該互相幫忙。
乍聽之下,似乎蠻合理的。
但仔細想想,就會發現其實根本不合理。
有家庭要兼顧的人,在工作、進入婚姻時,就要想到未來有蠟燭兩頭燒的情形,也要在當時就決定如何因應。
而不是在做不好時,要求別人「理所當然」地包容。
甚至,有的人會指責沒有家庭的人太輕鬆,應該多做一些。
同工,也要同酬。
你我都做同樣份量的工作,沒道理我要領的薪水比較少,也沒道理我要做得比你多。
然而,你可能會發現:很多人會將這兩件事混為一談。
▌自己的選擇,自己負責
前面提到的狀況,不只在職場上會遇到,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少。
像是:父母要求小孩跑腿,且不容小孩拒絕。
或是:同樣都有工作,丈夫認為妻子應該要顧好家庭,包攬所有的工作,因為丈夫工作很忙、很累。
在身心靈的領域中,有一個經常困擾我們的課題,是不好意思拒絕。
起初是因為擔心他人不接納自己,想要當好人的心態讓自己無法放手。
後來真正開始實踐「拒絕」後,更難的在後頭。
有人會情緒勒索,用「我對你這麼好,你卻不幫忙我」企圖讓你無法說不。
有人會哭可憐、裝無辜,不斷到處訴苦,恨不得天下知道他有多辛苦,以獲取自己不必工作的免死金牌。
於是,那些不會拒絕的、不會裝可憐的,就默默承擔更多的工作。
而會裝可憐的人,則絕口不提自己在其中得到的好處。
包括:自己可以輕鬆完成任務,且功勞掛在自己名下。
包括:可以得到他人的讚賞,但萬一有事情時又可以順理成章地推缷責任──因為那不是他經手的,所以他不必負責。
▌把對方的責任,還給對方
面對慣性使用情緒勒索的人,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個人界限。
工作上的界限、情緒上的界限、甚至是身體上的界限。
能有SOP更好,用清楚、明確的流程或規範來保護自己,盡到自己的責任,但也不擔負他人的責任。
人生如此漫長,以後多的是你的功課在等著你,沒有必要為了別人耗盡自己的時間與心力。
而每個人的功課都是獨一無二的,你幫了他,表面上是幫忙,實際上卻是助長他的依賴與不負責任。
所以,為了他好,把他的責任還給他。
你,只需要負擔自己的責任就好。
#負責 #不負責任 #界限清楚 #份內的事 #份外的事留給當事人自己做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