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家族排列】受害者與加害者是一樣的
▌受害者與加害者
在家族系統排列中,有一個加害者與受害者的主題。
以海寧格的觀點來看,他既不特別譴責加害者,也不特別同情受害者。
海寧格的工作坊中多次遇到加害、受害的動力,而且他在這動力中發現加害者與受害者最後會想站在同一邊,甚至彼此擁抱。
這個現象會讓很多人困惑,這跟我們平時的認知相差太大了!
剛開始看到這個主題時,我也無法馬上明白,即使看過很多次這個動力,我依然想不通。
直到在其他場合聽到一句話,我才想通。
▌受害者得到的好處
在一次的讀書會中,有位同學提到「受害者有得到好處」這個概念。
這是後現代短期焦點解決的觀點,初次知道這個假設時,我覺得很新鮮,同時有些困惑被解答了。
後來我工作遇到受害者類型的人時,就不會像以前那樣陷入無助的困境,被拉下無底洞,而是能探究對方的內在真正的狀態。
在這觀點下,受害者並非一直維持在受害者的位子上,他有時候會跑到加害者的位子上,獲得一些好處。
有時候,披著「受害者」的外衣,可能更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「好處」,而且還不會被責備。
這類型的受害者,是「表面上」的受害者,實際上他可能正正是加害者。
▌加害者得到的好處
受害者有可能得到好處,那加害者是否有得到好處呢?
加害者在加害的當下,可能達到他要的目的,但後來容易被譴責、被孤立、被懲罰,似乎也為了自己的行為付出相對應的代價。
有些加害者並不是自願成為加害者,特別是在戰場上的士兵,彼此都身負保家衛國的使命,不能背叛國家,因此只能衝鋒陷陣。
對於殺害敵國的士兵,他們應該也抱持歉疚與痛苦,有時候在排列場上甚至會呈現出他們想陪著敵國士兵死去的動力,他們想歸屬於敵國士兵。
加害者不一定得到好處,很多時候他們會得到痛苦與折磨。
這個現象與我們平時的認知又相去甚遠了。
▌解決之道
那麼,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受害者?而誰又是真正的加害者呢?
可能沒有絕對的加害者或受害者,這會根據當下的狀況而有變化。
也有可能在一個事件上,同一個人前後經歷了加害者與受害者的角色。
絕對的善、絕對的惡,也許並不存在。
在排列場上我們需要的可能也不是找出是非對錯,去譴責、懲罰,而是希望找到解決之道,讓自己得到平靜。
而獲得平靜的方法是理解對方與自己是相同的:
同樣是人,
同樣有喜怒哀怒,
同樣有傷害別人的時候,
同樣有被傷害的時候。
同樣會痛苦、自責、抱歉、遺憾。
因為我們是人,有身為人的能力,當然也有身為人的限制。
承認自己的有限,承認自己的不足,我們才能用更柔軟的心面對他人的傷害,同時也能用更柔軟的心原諒自己被傷害。
#家族排列 #受害者 #加害者
留言列表